English

谈谈科研成果的衡量

2000-09-05 来源:光明日报 王泽华 我有话说

学术规范是一个关系科研成果的度量衡问题,而且更是如何培养良好学风、造就高素质科研人员的关键性问题,因此,应引起高度重视。借鉴国际学术规范的一些做法,应注意矫正与防止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:

———重潜心研究科研成果,轻视价值评估体系。价值评估体系是尺度,对此应持精益求精的认真严肃态度。现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是,存在着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价值体系相互混淆的问题。作为科学研究的两个组成部分———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,各自的性质、特点、功能是截然不同的。基础研究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学理性创见与建树上,应用研究的价值取向则主要表现为引发的实际社会效益上。前者为根,后者为花,无根的花与无花的根都是不会成功的,两者密切相联才能生成瑰丽的科学之果。但是,具体衡量一项成果,首先应区分它属于哪一类:既不能用基础研究的价值标准做为评价应用研究成果的尺度,也不能用应用研究的价值标准作为衡量基础研究成果的砝码,两者各成体系,并行不悖,就跟秤与尺子不能互比一样。

———重获奖,轻同行专家评语与专家应用率、转载率。近年来,国内立了名目繁多的许多奖项,对激励人们尤其是专业人员出精品、出人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,主流是好的。但也应清醒看到,由于有些奖项过多过滥,加之评奖过程中掺杂了许多非学术因素,有的评奖结果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及负面效应。当前一些专业人员乃至单位将成果获了什么等级的奖视为绝对标准,这实际是一个误区。成果从根本上讲应靠自身内在的科研含量去接受社会检验,自然地得到历史的承认与重视。现在有些获奖成果与上述国际规范中的那些要素是一致的。然而,也确实有相当一些获奖成果并未得到同行权威专家评语,社会专家应用率、转载率也不高。因此,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,表面化地以奖做为唯一依据,是不科学、不全面的。

———重成果申报立项与发表,轻成果后期的社会转化率。近年专业人员的成果数量与质量都是上升趋势。然而,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社会问题并未得到很好地解决。在许多地方与单位,甚至达不到百分之几,许多成果发表后就束之高阁。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,但不能排除我们有的专业人员仅把关注点放在科学创见,或争取获得一两项专利,或通过国家、部、省级技术鉴定上,而对成果的后期转化率缺乏社会责任感。无论自然科学,还是社会科学,科研成果的最终价值实现形式,应主要看它究竟带来多么大的实际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。因此,科研成果的社会转化率应被视为一个不可忽略的硬指标。有关部门和领导应将此作为衡量科研人员工作实绩的一个重要指数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